發表文章

第五週

 這週在課堂上老師用衣服的顏色幫同學分組,我分到暖色系顏色組(但我本人穿的是嫩綠色襯衫外衣),同組的成員都是曾經一起討論過的同學,比較好省略破冰。 討論的主題是關於社會文化的定義,還有儒、墨、道、法四家學術思想的實踐。老師用了一張違停校園腳踏車的照片,讓大家討論一下四家代表會有哪些面對的想法與作法。很有趣的是,原本我們以為儒家應該本著教育的精神會實施加強宣導正確觀念,沒想到是個美麗的誤會。儒家依照人際關係表現出來的外顯行為(見鬼說鬼話,見人說人話)就會是大部分同學共同的選擇「視而不見」地走過去。原來我崇尚道家的精神,卻在行為上不自覺地展現儒腐的行為啊!真是汗顏😅

第二週 社會與文化的想像

 重溫一下當學生的日子,感謝雷老師願意接受我的亂入旁聽。 很喜歡老師準備的課堂活動,雖然這個時段有點昏昏欲睡,卻也是鍛鍊意志的好時機。 今天參加討論的組別組成份子很有意思,我-華師一枚、一位日本學生加上一位營建系的小美女。 今日已睏🥱明日再續,晚安😴 2020/09/26 今天的梅花座咖啡桌超級燒腦,老師給了很多題目,剛開始的問題是從上一堂課的閱讀回應中延伸出來的,我們這組的討論非常認真深入,時間的限制下僅只能談論到兩項議題。 我們談論文化認同、形構的定義到具體的問題「自己是怎麼形成『我是台灣人』這個認同價值的?」 我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去美國被當地華人詢問到自己是什麼人時,對自己的回答「I am Chinese.」產生質疑到最後確定「I am Taiwanese.」的經驗。其他同學似乎也還在思考中,對自我的認同似乎還有一些需要驗證確認的部分。 我們還談論了什麼還可以拿來代表中國文化,有同學分享了「節慶」這個元素也很具代表性。 換座位之後的分組討論也很精彩,新加入的成員給了我們很多不同的觀點,不知道說到什麼舉例到近期捷克議長來台發表「我是台灣人」的演說,帶有喚起民主自由的精神意義。 對於新住民或原住民文化的扁平認識,也是我們討論的話題。 「歧視」的議題則是討論到一半,還在澄清什麼是歧視時就被迫打斷,進行下一場分組討論了。 我欣賞老師最後分享了自己對問題的回應,更讓學生們可以看到聚焦回答問題的方向,也激發新的思考。